《四川民族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提 高 心 理 免 疫 力 防 疫 不 焦 虑

   期次:第一期   作者:王 鹤 艳   查看:78   



  2020年初始,相信每位同学都经历着一个非同寻常的寒假。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打乱了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状态。面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当我们的不安、焦虑、恐慌情绪逐渐加重,甚至超出自己的承载能力,对应的心理反应也随之而来,有的同学可能会出现烦躁、抑郁、失眠、多梦,身体不适感增强,甚至对自己的身体反应异常敏感,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出现呼吸急促、大脑空白、胃肠道不适、身体乏力等症状。
  那么在面对疫情时,我们又该如何调节紧张焦虑的情绪呢?
  一、接纳焦虑情绪,保持适度焦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这是正常现象,焦虑情绪人人都有,我们的态度就是去接纳它,而不是消除它。
  其实,保持适当的焦虑是必要的,比如现在的你:会在家待着不出门;出门会带好口罩,做好防护;开始习惯了勤洗手,多通风;正在用消毒液做卫生……你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呢?或许你会说这是因为我焦虑,我担心被病毒传染,而恰恰也正因为你的焦虑,才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相反,如果此刻没有一点焦虑,到处乱跑、拒绝戴口罩、不勤洗手等不良习惯就会大行其道,那才是真正危险的。所以,在这个时期,保持适度的焦虑是必须的,每个人都身在防疫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好自己,并等待疫情的结束。
  二、科学认识病毒,缓解认知焦虑我们的焦虑情绪,主要来自于对新冠肺炎的不了解,因为病毒是看不见、摸不着、有潜伏期、又人传人……而在防疫的这段时间,我们宅在家中,每天有大量的网络信息、新闻报道,面对这些信息和报道,我们甚至没有时间辨别它的对错与真假,就被这些信息造成的各种心理暗示所影响了。更甚者,新冠的各种信息看多了,咳嗽两声都感觉自己可能有了感染的症状;手摸到了其他东西,都感觉染上了病毒;看到陌生人从旁边走过,连呼吸都不敢呼吸,就怕不小心吸到了病毒……这些反应都是因为各种混杂的疫情信息加大了我们焦虑恐惧的情绪。
  对于疫情我们要通过官方渠道科学了解疫情,掌握其传播途径、防御方式等。不信谣,不传谣,虚假夸大的信息只会增加我们的焦虑,毫无积极意义。更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和了解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科学防护,勤洗手、带口罩,不去人群密集处,建立正常的作息规律,认真预防,才能真正地缓解焦虑情绪。
  三、冥想放松、疏导焦虑情绪如果因为疫情,造成长时间焦虑或者过度紧张,都可能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而且还会伴随着抑郁悲观、焦躁不安、心情烦闷、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以及失眠、多梦、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你可以尝试做冥想放松练习,通过调节呼吸、降低压力,缓解焦虑,疏导这些不良情绪。
  冥想放松练习:选择一个自己觉得放松,舒服的姿势,坐着或躺着,闭上眼睛,同时播放一段轻音乐,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每一次吸气和呼气,都随着音乐的节奏,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想象一下,自己躺在一块松软的草坪上,微风轻拂,空气中散发着青草的芬芳,阳光暖暖地照在你身上,你的身体变得舒展、放松。在这个过程中,用心去感受身体,去体会身体放松的感觉,通过冥想放松,实现紧张焦虑情绪的舒缓。
  四、合理作息、适当运动,提高身心免疫力在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期间,我们大多数同学都积极响应号召,尽量居家、避免出行。但久坐不动,不良躺姿、坐姿,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的结果,是腰酸背痛、头晕脑胀。而且,因为假期时间的延长,生活作息时间的紊乱,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降低身体免疫力。
  有研究发现,通过有氧运动,可使呼吸和心跳适当加快,促使血氧浓度升高,更好地满足全身组织、大脑及内脏器官对血氧的需求,身体新陈代谢旺盛,免疫力提高。同时,人体在运动后会产生一种被称为“快乐激素”的物质———内啡肽,在内啡肽的刺激下,它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使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
  所以,在居家抗疫期间,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有氧锻炼,如:在室内做健身操、原地跑步、跳绳、打太极等。通过适当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舒缓不良情绪,实现身心健康。
  五、直面不良情绪、积极寻求帮助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还要建立起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如果感觉自己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中,又无法自我调适时,寻求专业帮助是最科学、最明智的选择。学校也针对这次疫情,专门为同学们开通了“‘心’支持”心理咨询服务,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帮助,可以通过QQ号码:3480048827或心理邮箱:3480048827@qq.com,寻求帮助。四川民族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咨询老师,会陪伴你一起抗击疫情,等待春暖花开。

四川民族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426次访问,全刊已有332425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