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学院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政协副主席巴特尔来校调研

摘要:全国政协副主席巴特尔来校调研   本报讯(谢军)4月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巴特尔一行来校调研。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崔保华,州政协主席向秋陪同调研。  巴特尔一行调研了康巴文献馆、校情馆和办学条件,了解办学历史、馆藏典籍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听取了学校基本情况介绍、面临的发展瓶颈和下一步发展愿景。其间,还专程到泸定实地调研了学校新校区建设工作。  巴特尔副主席说,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四川民族学院是中央布局在康巴藏区唯一的一所民族本科院校。当年在这里建这样一所高校 很不容易,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学校能拥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很不错。四川民族学院是民委直属的6所高校外,我到的唯一一所省属民族院校。希望学校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力推进泸定校区建设,把四川民族学院建成综合性应用型现代化的民族本科院校,为民族地区、为基层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调研期间,巴特尔一行还深入到我校定点帮扶村———康定市三合乡二?村调研指导工作。巴特尔副主席对我校向二?村选派优秀第一书记、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二?村传承保护贵琼文化、把民族文化融入产业发展的做法非常赞赏,鼓励二?村做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创新工作。

学校派出工作组赴德格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摘要:学校派出工作组赴德格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4月22日至25日,党委书记崔雨风带工作组到德格县、康定市开展系列脱贫攻坚工作。送新任驻村干部入村赴任本报讯 (蒲华军)4月22日下午,工作组从学校出发,历经8个多小时车程,抵达德格县错阿镇马达村,送学校选派的轮换驻村干部、人事处主任科员付力同志赴任。德格县委副书记何述斌对工作组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原驻村干部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崔雨风书记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驻村干部工作,并勉励驻村干部要脚踏实地、善接地气、因地制宜,积极思考脱贫致富策略,做好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实地调研,落实对口帮扶框架协议4月23日,在德格县委书记嘎绒拥忠等领导的陪同下,工作组深入德格县龚垭乡中心小学、县藏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学校、康巴文化中心博览园项目指挥部调研,参观了龚垭乡中心小学的唐卡班、彩绘班的课堂学习,与美术专业教师深入交谈,详细了解了南派藏医药的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等情况,考察了康巴文化中心博览园项目的总体布局、现场建设等。  调研中,工作组与德格县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就进一步落实对口帮扶工作框架协议进行了磋商。崔书记表示,学校将继续大力支持德格县中小学师资培养、旅游与民居接待、电子商务培训等,继续派学校的专家服务团到德格县开展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继续大力开展“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希望德格县与学校深入开展交流合作,在南派藏医药典籍的出版与学科建设、康巴文化研究等方面互利发展、互动共赢,共同打造民族文化传承的“藏区典范园区”,传承康巴文化、民族手工艺文化和南派藏医文化。走访看望驻村干部4月24日至25日,工作组不畏道路艰险,往返千余公里,先后到德格县普马乡真通村、康定市瓦泽乡水桥村走访看望驻村干部。崔雨风书记认真听取了两位驻村干部的工作汇报,仔细了解扶贫工作开展和干部的学习生活情况。地方党政领导、村民对驻村干部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驻村干部为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思想、新面貌。  工作组对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对驻村干部给予的支持和照顾表示感谢,对驻村干部能够快速融入高原藏区的乡村生活、沉下心来专注工作,在党建、扶贫等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崔雨风书记鼓励驻村干部发挥所长,积极履职,叮嘱他们注意住宿、交通、取暖等方面的安全,希望他们时刻牢记民院人的身份,牢记使命,在农村基层岗位上找准定位、锤炼党性、丰富阅历、实现人生价值,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此次走访旨在进一步了解驻村干部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当地扶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题,因地制宜发挥学校资源优势,为驻村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发挥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我校是中央布局在康巴藏区的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院校,深度参与精准扶贫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党委历来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要求。下一步,学校将以脱贫攻坚为依托,充分发挥学校在智力、人才方面优势,为对口帮扶村的党建工作、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文化提升等提供支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学校召开第八届康巴发展研讨会

摘要:学校召开第八届康巴发展研讨会   本报讯(学生记者 李丹 谢聃 张学仙)4月27日至28日,以"新发展理念下的康巴民族经济特色发展之道"为主题的学校第八届康巴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甘孜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州政府党组副书记刘吉祥应邀出席开幕式并作报告,来自四川藏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与会。我校领导崔雨风、凌立出席,科研管理处、康巴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康巴民族经济研究所负责人、提交论文作者等200余人参会。  27日上午,研讨会在B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开幕,党委常委、副院长凌立主持开幕式。校党委书记崔雨风代表学校对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忱的欢迎!并从发展历程、基本情况、办学宗旨、历史使命、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学校作简要介绍。  甘孜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州政府党组副书记刘吉祥应邀作专题报告。报告对甘孜宏大的历史背景、瑰丽的自然美景、神秘的文化图景、宝贵的资源"钱"景作介绍。对甘孜州发展状况作分析:过去的甘孜--发展在曲折中前行,现在的甘孜--发展在转型中成长,未来的甘孜--发展在探索中自强。刘吉祥对学校一直以来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肯定了康巴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希望给甘孜州未来发展多支招、多出主意。  在27日的大会报告中,四川藏学研究所所长张龙宇,四川大学藏学研究所副所长、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石硕教授等专家分别以《对于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康巴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生态文明视角看待康巴藏区发展》《新发展理念下的康巴民族经济特色发展之道》《关于藏学学科发展的几点认识--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在地文化与乡村规划设计--关于乡村文化振兴与物质载体的思考》《清代"唐古特"考》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指出,康巴发展必须要利用资源禀赋,发挥后发优势,发展特色、绿色产业,才能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  28日下午,参会人员分两组在B校区行政楼902、904会议室进行讨论,围绕康巴地区民族经济史、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发言。  之后,研讨会闭幕式在综合行政楼1015会议室举行。闭幕式由康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雪玫主持,康巴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明义教授对大会作了学术作了总结。他指出本次研讨会的特点是:突出一个主题--新发展理念下的康巴民族经济特色发展之道;把握两个原则--政治性原则和学术性原则;强调一个协同--民族经济研究与民族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相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实现两个转变--将"康巴文化发展研讨会"转变为"康巴发展研讨会",完整了康巴研究的内容,将征稿范围从校内扩大到校外。总结指出,与会的各位专家、作者紧紧围绕研讨主题,理性真切的建言献策,必将对康巴科学特色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接着,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更生致闭幕词,他指出,本次研讨会较往年层次更高、领域更广,收到的论文多、范围宽,多边活动效果明显,多元思想进行了交流和碰撞,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的思路和观念受到了启发,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营造"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风气起到了促进作用。  据了解,本届研讨会从发起会议通知到会议召开历时半年,采用"以文参会"的方式,设定了7个议题,共录用论文51篇,其中校内论文47篇(教师43篇,学生4篇),校外专家约稿4篇。内容涉及康巴经济史、康巴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等。研讨会论文集《康巴研究》(第八辑)正在积极编纂中,将于年底出版。  康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雪玫教授说到:"我校要在民族地区做特色研究,只能走深入研究康巴学、服务地方、发挥智库作用这条道路。"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特色科研工作,2011年至今,围绕康巴地区的研究论文已有2000余篇,科研课题180余个。本次研讨会,与会专家不仅带来了新观点、新视野,如:农耕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对全域旅游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全新视角的研究等;还明确了我校未来科研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等。本次大会为下一步推进我校特色科研,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下了基础。

传承非遗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摘要:传承非遗文化,守护精神家园我校举行首届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报讯(学生记者 吴秋婷 吴宇)“一呀杯子酒耶,与阿哥酌耶;妹呀问阿哥呀几呀时生,生朗的生在元宵会耶……”4月16日晚,A区大演播厅内传来了爽朗的歌声,两位甘孜州的非遗传承人正在舞台上深情对唱着丹巴民歌 《十二杯子酒》,台下座无虚席,过道上也挤满了师生,大家聚精会神、侧耳倾听,会场内时不时迸发出阵阵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是我校“首届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活态传承音乐会的演出现场。  2019年4月,我校开展了首届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由学校和甘孜州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包括启动仪式、非遗传承人进课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和活态传承音乐会四个部分。活动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王说唱传承人阿尼、巴塘弦子传承人扎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定溜溜调传承人毛云岗、岚安锅庄传承人黄能贵,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杵坭山歌传承人吴全清,与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研讨。  非遗文化“动”起来:启动仪式微风习习,春光明媚。4月15日上午,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在A校区艺术楼B412会议室拉开帷幕。五位非遗传承人应邀出席,学校副院长詹先友出席、党委宣传部、相关二级学院行政负责人和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我校康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雪玫担任主持。  仪式上,副院长詹先友代表学校致辞,对各传承人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对学校基本情况和开展民族文化研究情况作了介绍,对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作了阐述。  传承人黄能贵作了发言,他讲道:非遗文化历史悠久,极其宝贵。目前,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我们要共同努力把康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继承并发扬光大。我校青年教师代表发言表示,师生对本次和非遗文化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十分期待,并郑重承诺潜心学习、积累收集非遗文化,努力做好研究传承创新工作。  启动仪式上还举行了赠书仪式,传承人将自己收集、撰写的相关资料赠送给学校。非遗文化“传”起来:传承人进课堂15日,为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五位传承人分别来到了音乐舞蹈学院、藏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和文学院的课堂进行现场教学,就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类型和艺术手法等进行了详细解释,还进行了现场展示。其中,传承人阿尼还向藏学学院的同学讲述了自己从对格萨尔文化的热爱到逐步成为一名格萨尔故事说唱艺人的人生经历,并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此外,传承人扎西、黄能贵还在音乐舞蹈学院舞蹈课堂上,对巴塘弦子舞、岚安锅庄舞进行了精彩的现场示范讲解和教学指导。五位传承人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坚守,让现场的每一位师生深受感动。  课堂结束后,众多同学围着传承人不舍离去,期待得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亲身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内涵,我们有责任去守护、传承非遗文化。非遗文化“活”起来:活态音乐会16日晚,活态传承音乐会在A区艺术楼剧场举办。伴着高昂雄浑的音乐,一场藏戏缓缓登上舞台演绎,音乐会拉开帷幕。在悠扬的笛音中,舞者们身着华丽藏装,挥舞长袖,载歌载舞,表演了非遗传承人的教学成果———《真达锅庄》和《阿若康巴》;传承人黄能贵领舞《岚安锅庄》,舞姿顺达自然,热情奔放;互动环节中,吴全清、毛云岗两位传承人化身为主持人,邀请了现场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演唱了民歌。两位传承人接地气的主持风格深受大家喜爱,同学们各具特色的民歌,引得大家掌声连连、喝彩不已,现场气氛达到高潮。教育科学学院同学降央多吉所带来的一曲《仓央嘉措情歌》,悠扬婉转、娓娓动听;最后,在传承人扎西领舞的《巴塘弦子》中,这场彰显了非遗文化浓厚生命力与感染力的活态传承音乐会缓缓落下帷幕。  活动期间,学校还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五位传承人再一次对自己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详细讲解。另外,学校专门制作了一批图文并茂的展板,向师生介绍康巴丰富厚重、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相关知识。  “此次活动首次将甘孜州非物质文化搬进了高校舞台,师生反响强烈,活动现场图片发布到网上后还引起了其他高校和相关文化管理部门的关注,活动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康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雪玫告诉记者。  音乐舞蹈学院院长赵勇说道“活动为我院师生打开了了解、研究非遗文化的窗口,拓宽了师生们的视野,引起了教师对民族理论教育的反思;对师生科研项目的研究主题、研究方向和研究点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接下来,我院将聘请五位传承人作为艺术指导顾问,同时积极鼓励师生走出去,加强互动,促进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据了解,我校今后还将结合不同的形式,定期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将甘孜州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纷纷引进校园进行展示、交流和学习。

四川民族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2388次访问,全刊已有3327767次访问